三月初三的由来 三月三吃鸡蛋的传说

三月初三的由来 三月三吃鸡蛋的传说

来历:农历三月初三,俗称“三月三”,是广西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。壮族歌圩节的起源,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据说刘三姐是壮族人,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。从小爱唱山歌,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,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,刘三姐“成仙”的日子,唱山歌三天三夜,歌圩就此形成。

习俗一 赶歌圩

据记载,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。宋元以后,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,歌会十分盛行。到了清代,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“歌墟”。

壮族“三月三”的歌圩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,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,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,接待外村歌手。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,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。小的歌圩有一、二千人,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。

习俗二 抛绣球

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,制作工艺都很精巧,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: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,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,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。有些绣球做成方形、多角形等。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。球上连着一条绸带,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,象征着纯洁的爱情。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,就把绣球抛给他,作为定情信物。

习俗三 碰彩蛋

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。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;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,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。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,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。如今,碰彩蛋有了“碰碰碰,碰出好运气”的意头。

习俗四 包五色糯米饭

每到“三月三”前几天,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米饭。人们采来红兰草、黄饭花、枫叶、紫蕃藤、栀子,用这些植物的汁来浸泡糯米,做成红、黄、黑、紫、白五色糯米饭。相传,这种食物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;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。吃了这种饭,人丁兴旺,身体健壮。

习俗五 抢花炮

传统的“花炮”是一个铁制圆环,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。在农历三月三之后,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。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,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。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,不限人数,也不分队数,每炮必抢,三炮结束。

祭祀迎祥、踏青春游、

欢乐竞技、歌圩美食……

今天的“三月三”已成为

广西标志性文化节日和文化品牌,

形象、生动地表达出了

广西各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深情礼赞,

对美好未来的热切向往。

三月初三的由来 扩展

来历:每年农历三月初三(以下简称“三月三”),大地回春,春阳萌动。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。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“上巳节(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‘上巳’,又称‘修锲节’)”,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福的节日,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、求生育习俗活动,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。


习俗:壮族:歌圩迎宾客,千人竹竿舞。

三月初三的由来 扩展

三月初三是农历三月的第一个星期天,通常被称为“春光明媚的星期天”。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传说。

相传,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张道陵的人,他在当时创立了道教,并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举行了大型的祭天仪式。后来,道教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,也就有了“三月初三是道教的重大节日”的说法。

另外,还有一些传说认为,农历三月初三是孔子的生日。据《孔子家语》记载,孔子出生于三月初三,而他的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。因此,在民间流传着关于孔子诞辰这一天的一些传说和习俗。

总的来说,农历三月初三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它是一个传统节日和宗教仪式的重要日子。

三月初三的由来

(11123)

猜你喜欢

联系我们

400-800-8888

在线咨询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admin@jvac.cn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